
1958年,當時IBM研究員漢斯·彼得·盧恩(Hans Peter Luhn)發表了 “A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”文章中提出:“能夠理解所呈現事實的相互關系,以指導行動達到預期目標”。

1989年,霍華德·德雷斯納Howard Dresner提出商業智能(business intelligence)當時定義的BI是:
對商業信息的搜集、管理和分析過程,目的是使企業各級決策者獲得知識,以做出更加合理的決策。
但那時候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business intelligence(BI),霍華德后來加盟Gartner Group成為分析師(1992年~2005年),BI概念才飄洋過海來到中國,在國內生根發芽,通過Gartner影響力,霍華德經常在全球發表演講,并出版了關于商業智能的書籍《績效簡介 - 商業智能和變革之路》、《績效管理革命:通過洞察力和行動實現價值》十余本書,近30年來還在布道著BI方面的研究;

BI發展過程也是伴隨著計算機,從大型機一棟房子才能放得下、到小型機像冰箱那么大,到臺式機放上桌面、再到智能機可以放入褲兜;云端技術的興起,為企業提供了高效的計算能力,再利用移動端設備將數據可視化,將結果實時傳遞給決策人。

所以近兩年當人們問他,“根據您的觀察,推動移動商務智能的方式有哪些?”
答:雖然高管確實是移動商務智能的主要目標,但我們發現,當他們意識到價值時,他們希望公司其他員工也能從中受益。因此,隨時時間的推移,我們看到移動BI應用到中層管理人員、現在一線業務人員是移動BI的最大使用者。
以及在那一項全面研究發現,商業智能實施的平均回報為每消費1美元,投資回報率(ROI )為13.01 美元,這也里為什么云BI、移動BI現在比較火的原因。

商業太繁雜,應該將商業智能看成是一種解決方案和服務,而不是一個軟件,不論何時不能忘記:BI的核心是快速,輕松地理解大量信息的方法,以便做出最佳決策,其本質是計算機輔助決策。